•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阿童木2009

    阿童木2009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香港2009

    主演:弗莱迪·海默,克里斯汀·贝尔,尼古拉斯·凯奇,塞缪尔·杰克逊,查理兹·塞隆,比尔·奈伊,唐纳德·萨瑟兰 

    导演:大卫·博维斯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剧照

    阿童木2009 剧照 NO.1阿童木2009 剧照 NO.2阿童木2009 剧照 NO.3阿童木2009 剧照 NO.4阿童木2009 剧照 NO.5阿童木2009 剧照 NO.6阿童木2009 剧照 NO.16阿童木2009 剧照 NO.17阿童木2009 剧照 NO.18阿童木2009 剧照 NO.19阿童木200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未来世界,由于痛失爱子,天才科学家天马博士(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配音)创造出了机械人阿童木(弗莱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 配音),想以此来作为儿子的替身,寻找安慰。虽然,阿童木拥有博士儿子的情感和记忆,而且先进的程序还在不断完善其情绪,并让他富有同情心。可是,博士始终无法接受失子之痛,对阿童木也不能正确对待,并认为他不是人类而将其抛弃。阿童木沦落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而且还备受军方的四处通缉,并最终被抓住。军方要求天马博士拿掉阿童木的能源,让它变成军方机器人的能源配备。在最后时刻,天马博士突然醒悟,并协助阿童木逃走。面对军方的围追堵截,阿童木奋起反抗,最终一场惊世大战一触即发。在不断的旅行过程中,阿童木也逐渐成长,他也接受了自己这机械与人类结合的设计,并肩负起全人类生死存亡的重任。

     长篇影评

     1 ) 我肯定带着孩子来看,太正义了。

    MD,去影院看的,没想到看到这片儿我有好几处有想流泪的冲动,自己捏了自己几下,警告自己别丢人。

    大概又是感概人与机器的差异带来的孤独感。我觉得真不是因为电影,而是看着落寞的阿童木折射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孤独的小孩。缺乏认可。

    大概想起了中学追看手冢治虫的其他作品,有感于里面的灰暗与对人性深入的探讨。然后继而想起中学时正义的自己,上课开小差看漫画,却又被史铁生的文章打动的那个矛盾的自我。

    大概想起自己曾钟爱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团圆式结局,每每看到相似的场景就热血沸腾。

    大概……

    只是,现在。生活在一汪深水中妄想投入颗石子听到回音,却依旧石沉大海的当下。

    你何去何从?

    就像当人类有朝一日开始屠杀机器人时,阿童木你怎么办。

    好在这部干净的让人没有任何杂念,突然觉得小孩子应该多看这种简单世界观的东西,让他们的童年没有复杂只有正义战胜邪恶。

    想这样,只因,现在的我,回忆起过去单纯的美好,只能感慨,却回不去。

     2 ) 《阿童木》:世界工厂制造的“美国英雄”



    《阿童木之歌》 歌词

    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
    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
    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
    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穿过广阔田地,啦啦拉潜入深深海洋,
    来吧,阿童木,爱和平的好少年,
    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
    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我看完电影版《阿童木》之后,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忽然蹦出了这首歌的旋律。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从当年那个“爱科学的好少年”已经变成中年猥琐大叔,但我还是能够完整地把这首歌唱出来。(不过电影版里是没有这首主题歌的,估计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没有谈拢?)

    我查了资料才知道,黑白版的《铁臂阿童木》是1980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估计之后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做过重播,因为我印象里在电视上看到《铁臂阿童木》没那么早)。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海外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我的记忆中也一直是黑白的──因为那个时候普通人家里只有黑白电视,而且还不是人人家里都有,一到时间大家都得挤在某人家里一起看。这首主题歌最后的画面我一直记忆犹新──阿童木脚下喷着火焰降落在地面,因为这个画面结束之后故事就正式开始了。

    伴随着阿童木动画片一起留在记忆中的,还有阿童木的“小人书”。这套阿童木“小人书”应该是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全套应该有15本,只是小时候也没什么零花钱,所以都是借着看的。作为一个传统悲剧,等我有钱买这套书了,这套书也买不着了。

    零零碎碎说这么多,主要还是借机感慨一下,能在电影院里再看到阿童木是一件让我很开心的事情。虽然在影院里上映的《阿童木》2009电影版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动画片在故事上关系并不大,但它还是那个十万马力的阿童木。

    闲话扯完说正事。



    电影《阿童木》虽然完整继承了动画片《阿童木》的人物设定和故事设定,如天马博士、茶水博士都在,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必然要在故事结构和具体人物设定上做出相应的改编,才能符合电影化叙事的需求。从目前的这部电影版《阿童木》来看,我觉得它成功地做到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让一个已经有50多年历史的经典动画形象在大萤幕上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于那些迷恋过去动画版的观众来说,如果你只是为了怀旧,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电影版《阿童木》基本上重新结构了阿童木的故事,除了必要的关键人物外,几乎所有的电影人物都是重新创作出来的。我作为一个被电视动画版深深影响过的观众,其实是很理解目前电影版故事的这种改动,因为电影和电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故事载体,所以讲故事的方式和重点自然不会相同。用电影版里的一句台词稍加改动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不要迷恋过去,过去只是一个传说”。

    电影版《阿童木》是一部定位非常明确的青少年电影,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跨文化的故事主题:青春期的孤独和成长。尽管阿童木这个人物形象有着不可抹杀的日本动漫文化基因,但在好莱坞创意流水线上被重新打磨过后,现在的这个故事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通行世界各国主流文化的通俗故事,那就是一个天赋使命的少年,如何经历重重冒险,重新发现自我,接受与生俱来不可逃避的命运,并最终成长为一个英雄。

    对于那些期待满足怀旧感的中年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太过于幼稚和简单;但对于那些青少年观众来说,这样的一个故事,却能够在银幕上反映出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的向往和忧虑,在一个充满奇妙幻想的世界中,最后看到的却是内心在这个奇妙世界中的映照,并和自己身边的生活关联起来。

    当机器人阿童木被作为天马博士儿子的替代品被制造出来后,天马博士痛苦地发现,这个机器人并不是他的儿子。阿童木发现了自己的机器人身后后,他开始面临一个青少年成长题材电影中的永恒母题,那就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当然,作为一部努力面对最大多数观众群体的家庭动画电影,这个故事是不会在这个深奥的终极哲学主题上过于纠缠的,它只是将这个无解的问题变成一个故事的推动力,并很快将这个复杂的人生命题悄然转换为一个青少年话题:一个内心纯净的孩子,该如何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欺诈的成人世界?

    作为一部能够全家一起观看的动画片,在这个经典话题上,《阿童木》也乖巧地给出了一个传统价值观意义上的答案,那就是要相信爱,相信家庭,勇敢地长大成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对比,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也向杀手莱昂询问过这个问题。

    马蒂尔达:生活一直都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在童年的时候?
    莱昂:一直都是这样。

    从这个问题的答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电影版《阿童木》故事的基本价值观。不过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几乎已经可以被算成是优点了:在国内的动画片甚至是电影中,有多少电影能够给出这种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判断呢?一个纠结的童年和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作为一部中日美三国合拍的电影,《阿童木》这个电影中各方的分工很明确,日本出版权,美国出创意,香港出人工,内地出资金(好像和咱们“世界工厂”的定位挺契合)。现在的这个《阿童木》经过这么一番复杂的血统混合后,它已经很难定位是哪个国家的电影了。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个故事才会被改造成现在这个有点“和而不同”的模式:努力迎合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并从中寻找基本共同点。所以我们在里面能看到环境保护,人和机器的关系,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还用捎带手讽刺了一下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幽默搞笑,伦理亲情,各种流行商业片元素都被有机地组合了起来,而且还能被统一在青春成长的主题之下,这种编故事的方式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的。

    尽管阿童木有着日本动漫的文化基因,但在电影版中,阿童木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美国银幕英雄”形象。作为一个银幕上的美国式英雄,阿童木拥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孤独,勇气、领袖气质和邪恶的敌人,以及需要英雄去保护的的女性同胞。

    在《阿童木》电影中,阿童木这个银幕英雄的勇气并非来自十万马力和七大神力,而是来自他内心的道德感和良心,从而指引他去完成天赋使命的命运,并以牺牲自我来拯救大都会和其中的人们。这一点更是美国式的银幕英雄所具有的共性。

    而为了让英雄的形象更加完美,一个邪恶的、执着的、强大的敌人是不可缺少的。作为阿童木这个小英雄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垫脚石,电影中的大都会总督是一个此类商业类型片中不可或缺的大反派。这位智商不高而且邪恶到底的总督属于典型的反派形象,这个一根筋的坏人在片中贡献了份量很大的搞笑桥段,每次阿童木需要有坏人出来让他打怪刷分的时候,总督就不失时机地出现,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打丫一段就对不起他。(他的很多台词明显能看出有影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嫌疑。本片编剧也是美国人,估计拿小布什开涮已经成了好莱坞最流行的“打豆豆”游戏)。

    不过作为一部家庭动画电影,《阿童木》里尽管有不少非常激烈的打斗场景,但这部电影里其实只死了一个人,那就是天马博士的儿子托比,而且还是因为剧情设定不得不让他死(不然就没阿童木什么事了)。片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坏人,包括最后的终极大反派都没有死,可以说很照顾低龄观众。


    作为一部在故事风格上完全继承好莱坞血统的电影,《阿童木》中出现了几个精彩的配角形象,都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叙事规则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形象。如“机器人三剑客”、“垃圾桶”、“擦窗二人组”等,虽然对故事主线的叙事推进并无直接联系,但它们的出现仍然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喜剧气氛。就我个人来说,“擦窗二人组”虽然只是客串了两场戏,但它们的精彩表现和《机器人总动员》里那个被关在飞船外面的那个倒霉蛋焊接机器人不相上下。



    本片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只有配音版,作为一部动画片,此次的配音版绝对算是一个“亮点”。里面有很多台词已经在网上流传了,例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效果相当雷人。可能是因为在内地发行的需要,片中还出现了不少中国元素,特别是一部分配音台词,我都怀疑是为了内地市场需求而后期修改过的──女主角睁着蓝色的大眼睛说完“我是中国人”后,全场都笑了。



    本片是一部传统的3D动画(真是今非昔比啊,3D动画都变成“传统”了),在3D动画片全面立体电影化的今天,《阿童木》没有成为一部立体电影让我觉得有点遗憾。由于3D动画片的制作特点,只要能够增加20%-30%的投资,3D动画片就能完成立体电影化改造,在目前国内立体影院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一部3D立体动画片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值得重视的。

     3 )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

    我是真的不喜欢Astro Boy这部电影阿。
    我在我现在在的美国小镇看的阿童木,整个小影厅除了我和我的朋友之外只有一对祖母和孙女。当阿童木对着自己屁股上的机关枪说:“ah, I have guns in my butt..”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笑得天真烂漫,我的心却好凉。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地方台每天6点到7点都会放阿童木,那首琅琅上口的主题曲是我一大快乐,阿童木头发上有两个角,脚上穿着好好看的红色的火箭靴,他飞在天上的时候,作和超人一样的动作。只是阿童木和那个时候的我,都从未想过拯救地球要带上某个姑娘。
    我好怀念我亲爱的阿童木。我好想念他永远的太勇敢和太善良。
    我想客观的讲,不管是从技术上,情节上,还是改编融入市场上,电影版都并不失败。失败的只是坐在屏幕前的我,和复活的身躯带着不一样的回忆。我丝毫没有感受到这个一模一样甚至更加逼真的机器男孩起飞时,伸手触摸到我虔诚的梦想。
    导演们,编剧们,请你们当一下我虚拟的说话对象,阿童木他是一个梦,藏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如果你举着他发光的眼睛和十万火力,我永远毫不犹豫会飞身而去。可是我好怕好怕我再次对上他无敌的铁臂,这一次终于体会到金属的冰凉。

     4 ) 旧梦依稀意难平——《阿童木》



    对于大多数70后来说,《铁臂阿童木》是个难以磨灭的记忆。电视机尚属于“大件”的年代,晚饭后搬把椅子去隔壁邻居家占个好位子,静候铁臂阿童木飞过“日立牌是Hitachi”的标牌,开始“飞过蓝蓝天空,啦啦啦越过辽阔海洋”的梦幻旅程,是每个孩子一天中笑得最畅快的时光。上学了,跟同学争论到底是“铜头铁臂、生饮铜汁”的孙猴子厉害,还是“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铁臂阿童木更厉害,是每个孩子的课外必修。一直长到胡子拉碴,拖儿带女,还有人一厢情愿地希望跟下一代分享自己的这份美好回忆。这大概就是童年的力量。

    同龄人的集体经验,我自然也不例外。特别的是,我越是随着年纪增长,每回首这部作品时,就越是心惊肉跳——我们居然在刚刚接触海外影视作品时,就有幸欣赏到这样一部大师级的作品,这实在是一种幸运。

    连环画《铁臂阿童木》一开头,就是各国科学家竞赛发展机器人科技的编年史,政治、科技、间谍交织的时代风云次第展开,简直就是一篇气势直追《共产党宣言》和《银英传》的大叙事。而贯穿整部作品中的那些思考,例如“机器人的人权”、“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之类,与那些将机器人简单当作“超人”的庸俗科幻读物截然不同,将“机器”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依存关系讲得淋漓尽致。我毫不怀疑,作为一名坚持反战立场的和平主义漫画家,手冢治虫在机器人与人之间纠葛的母题下,其实是集中表达了二十世纪关于种族歧视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并将自己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的思考贯注其中。后世许多关于机器人的科幻影视作品,尽管视觉效果更为华丽,但究其内涵,其实并未超过《铁臂阿童木》的境界。

    不仅如此,诞生于冷战时代的《铁臂阿童木》也承载了手冢关于时代和人生的思考。那些图谋称霸世界的女将军,野心膨胀到要毁天灭地的异星来客,呼应着一个时代的忧虑。能飞天遁地、明辨善恶的阿童木也要靠劳动去挣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口粮(能量管),马戏团的老板鞭笞过他,人间的冷眼让他心灰意冷过。《铁臂阿童木》的底蕴,不是《变形金刚》那种属于超级大国的自信和单纯,而是对于世道艰难和人心莫测的喟叹,烟火味十足。所以也不难理解,那些小时候懵懂莫名地打动过我们的画面,反而会在我长大以后不时浮现脑海。《铁臂阿童木》告诉孩子的,不单是“科技在手,天下我有”,更是“爱科学的好少年”也是要吃饭、渴望被人尊重的。

    有了这么一个背景,再来看意马的这部翻拍之作,我的感觉是好坏参半。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我的观影体验如同跳板跳水,到阿童木发现自己具有超能力之前的部分,是起伏不断的几个跳跃。然后,就像阿童木被打落天空之城一样,一路降到了谷底。

    影片更改了原著的世界观,以大地为垃圾场的空中城市,这个设定让人想起了《铳梦》,冲淡了原著中的烟火味,不过未来都市的设计,倒是与手冢原著高度符合的。看过《大都会》的人应该知道,这是手冢向三十年代同名科幻经典的致敬。

    人物造型的更改也还可以接受。阿童木长大了一点,一些小的表情做得不错。手冢漫画中那种“粗腕细臂,粗踝细腿”、爆炸头比比皆是的夸张设计被改成得更符合现实了,略微让人不满,不过可以理解。

    比较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剧本的粗糙。我当然不要求剧本要体现出原著中的那种丰厚内涵,但是即使我们的要求只是一个平整的故事,也未能得到满足。很多地方莫名其妙,一个从未对孩子发过火的好老爸,会因为孩子折纸飞机验证达芬奇的理论就大发雷霆,将他赶出家门?阿童木最后是怎么顿悟到“我的使命就是保护人类”的?这些都可以交代得更为圆满的。据说,意马的这部新作面对的是五岁上下的儿童。如果这样,我只能为小孩子们感到遗憾了。

    中文配音总体来说不错,徐娇的表现中规中矩,最疯狂的“三剑客”我以为最好,笑到打跌,配音界的新势力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了。反而是张铁林配的天马博士我觉得最失败,乍一听很惊喜——“想不到他也可以这样”,可惜几场关键戏下来就不成了,完全没有把人物内心情绪的层次和变化展现出来,平淡如水,难以服人。

    其实对于一个喜爱阿童木的影迷来说,单看见他在大银幕上复活就已经足够惊喜了吧?只是现在毕竟大人了,总想着童年的作品能够多迁就自己一些,大概也属于非分之想的一种。说实话,影片只改编出了原著丰厚底蕴的十分之一,然后加上了一点现在流行的环保元素,但就是这十分之一,也足以撑起一部好看的电影来了。说句不厚道的,总比《变形金刚》把原著改编出负一百分来强吧?

     5 ) 阿童木与混血正太(副标题:影视公司的自杀历程)

    如果我们对于 阿童木 不做溯往,仅仅当新作来看,接受这部片子会容易些——大制作动画片,适合儿童观看,中规中矩的主旋律。只是这个故事中的阿童木除了双尖发型和我们所知道的阿童木没有什么关系。

    此片在精神内涵上未得原作的精髓也就罢了,让人奇怪的是形象设定也让人感到陌生突兀。如果说混血正太的形象是出于讨好西方市场的考量,那么欧美票房给出的答案是:一步臭棋。总的看来,动漫作品改编的死穴被尽数触动,创意团队的柴废达到了让人惊异的地步。

    改编经典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香港意马公司具有值得国人学习的勇气,而智慧上的“差一点”让它在折损了两个经典动漫形象的同时葬送了自己。感谢市场让这个年轻的公司跌落,经典不该被糟蹋,还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去发掘吧。

    意马曾经惨不忍睹地解构了忍者神龟,而又错误地将带有漫画迷抱怨的票房当成了继续征程的航标,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它仍旧是创造了奇迹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极具开创性,并且曾在商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倒在开创之路上的英雄仍然值得我们颂扬。但意马的失败再次证明了动画电影乃至电影的要义所在并不是技术和资本,而是文化内核。

     6 ) 多国混血的美式动画

    文/梦见乌鸦

     

       关于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风靡一时的《铁臂阿童木》动画,俺这个80后的r人物惭愧一点的说,不是很了解,老版的动画零星的关注过几集,漫画也瞅过几部,但始终是个门外汉。关于手冢治虫在漫画中所传达的精神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暂且不提,由香港意马公司制作的3D画面也先放其次,这多国合作的《阿童木》从骨子里面还是一个标准的美式动画片。



     


       看看本片的制作阵容就可以发现,这些台前幕后汇集了中美日三方面的工作人员,鉴于电影国际化的趋势潮流,本片算是典型的“合拍片”。但是关于本片走向可不是这三个国家一块说了算的。日本人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充其量只扮演了一个提供版权的角色,从导演到编剧清一色的老美决定了本片的精神内核,而香港人参与的动画制作技术说白了也只能听命于导演的安排,没什么主动性。那些想要怀旧的漫画fans恐怕对穿着日式外衣的美国货怨声载道,也可以理解本片在日本上映票房不理想的原因,谁都不想看到本国的国宝级漫画在美国人的手中变成宣扬美国文化的模型,就像上半年那部大烂作《七龙珠》在中国观众群中那罕见的一边倒鄙视一样,这部在中国人和小日本当中影响了一代人的漫画在一帮外来的厨子的掌勺下变成了一个东西方的混血产品,吃起来自然味道不对。不过比起《七龙珠》来说,本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这个美国产品起码交出一份尚算精彩的的答卷。


       如果单单拿出电影剧本来说,宽容一点的话,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及格分数。鉴于好莱坞近期电影的剧本先天性营养不良,本片的故事老套,情节平庸只能算是自然灾害。一个一个机器人的冒险故事,里面充满了大量美式的故事情节,连场的动作场面和搞笑细节,并且汇集了亲情和友情段落。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能与本片对上号的故事模板能从百老汇一直排的柯达剧院。但是为什么要说这个老套的故事依然能有如此多的观众照样买账呢,因为电影发展的今日这个时代,想要在一个故事方面变出什么花样来实在太难了,于是大家都学过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办法。路还是原来的那条路,鞋不知道换了多少双了,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是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

     

       本片在一个老套故事的环境下塑造了那个众人皆知的人物形象——阿童木。对于那些不了解原著的观众们,本片更多是介绍了阿童木如何诞生,如何成为一个保卫家园的战士的过程。用一句应景的话来说,阿童木这个角色在热爱和平、珍惜生命、努力搭建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友谊的特点在美国人手中还原的还是比较原汁原味,火箭引擎、探照灯眼睛、屁股上的机关枪也得以保留,但是阿童木更像是一个少年版的超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相比于主角人物立体化,周边包括天马博士、茶水博士在片中的亮相更多的是照顾剧情需要,情感塑造和人物刻画显得很空,就像一张皮一样毫无生气。反倒是大量的原创小配角以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形象面世,给人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而且本片的笑料和出彩的细节也都是小配角们一手带动起来,成为电影的亮点。至于强大反派也是脸谱化的典型代表,成为主人公一战成名的又一堆炮灰。


       来自香港的意马公司为电影创造出了精美的3D画面,虽说比起好莱坞同类型动画片来说本片的画面尚有不小的距离。但这部历时4年,耗资6500美元的动画片却让我们看到了完全国产3D动画的希望。卡通化的人物,鲜亮的背景,虽线简陋但不失生动。在此还要感叹一下中国本土的编剧,美国人笔下的故事虽然老套,但其中立体化的人物,有趣的情节,亲情与友情的描写,大量商业片的卖点都在片中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同样是一个理智的故事,在人家手中能变得绘声绘色,但到了我们手中却变得那般说教与死板?

     

       特别赞一下公映版的配音,徐娇、张铁林、王刚、董浩等几位元老辅佐一个小童星的配音阵容相当成功,还有潘粤明、羽泉等人友情献声,这些熟悉的声音借助了大量当下时髦的网络流行语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而又有趣。不过还是想看一下原音版,听听尼古拉斯凯奇、比尔·奈依等人在片中的发挥。

        
       其实《阿童木》只是借助了一个日本漫画中的经典角色,与原著的内核关系不大。这部五光十色的动画片在娱乐方面做到了尽职尽责,算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电影。不过特别提醒那些冲着电影的名字怀旧的朋友们,电影能提供给你们的只有那片中人物的外表。

     7 ) 怀念不如相见——关于阿童木

    2009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70后,80后的“动画怀旧年”,《七龙珠》、《变形金刚》、《阿童木》三部在中国那个时代引起轰动的作品都陆续变成了大屏幕,《七龙珠》成了校园偶像功夫片,《变形金刚》成为了一场机器人show,而姗姗来迟的《阿童木》不知道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其实说句实话,《阿童木》更多是70后的回忆,因为这部80年代初就登陆中国的动画片(同年底漫画也出版),对于大多数刚刚出生的80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别以为你真的可以记住6岁以前的事情,这基本上是不靠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七龙珠》更有印象,因为那时候我们已经长大了一点。
    我以前也就是知道阿童木这个名字而已,真正开始看漫画是初中以后,九十年代中期是当时中国盗版漫画的鼎盛时期啊,一口气就看了很多,这部被誉为日本漫画的开篇之作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
    画风简单,语言简要,造型简单,这个有点像“米老鼠”的阿童木和当时大多数追求烘托效果,人物优美,语言幽默的漫画不一样,在当时被《圣斗士星矢》的动作效果和《七龙珠》的奇幻剧情所吸引的我,可以说,看《铁臂阿童木》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这部看似最简单的作品,却因为期间一直若有若无的忧伤情绪吸引了我。
    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始终固执的认为,阿童木并不是一个光明的故事,手冢治虫先生笔下的未来并不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那个世界有强权统治,有局势对峙,有钢铁城市,有水泥森林,更有形形色色的被利用的机器人……
    而作为正义使者的阿童木更不是一个乐天派英雄,他是因为他的父亲天马博士不要他,他被遗弃才被茶水博士改造成超级英雄;他一次次在最后一分钟拯救世界,却又被很多人指责能力太强;他好多次都差点就被危险折磨的支离破碎,却没有人能和他一起承担*他很强大却又很孤独。
    基本上阿童木也是严格遵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塑造的,即不能伤害人类,服从人类,也不能看到人类受到伤害,阿童木是完美的,而当时的时代是残缺的,所以注定了他会很受伤:他可以一次次拯救人类,可以一次次相信人类,却拯救不了他们的心灵:贪婪、自私、狡诈、欺骗、伤害、凶险这些人类的劣根性,不管科技发展到了什么时代,都会像幽灵一样如影随形。
    在科技和工业达到鼎盛的时代,人类可以任意处置机器人,人类可以随便伤害机器人,而机器人只能服从和承受。机器人是否该因为被人类利用而承担罪名?人和机器人的关系究竟如何?在一项技术被滥用后,该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规范它?
    这部作品就是如此深深地反映出对人类社会未来和人类发展的担忧和警示,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人类和科技的微妙关系,而这样的担忧在现在看来甚至正在走向现实。
    这是战败的日本对战争的反思(当时日本的反思比现在多多啦),也是对当时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担忧,《铁臂阿童木》是如此的贴近时代而又超越时代。
    (后来我又看了手冢治虫的《怪医秦博士》,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一直都是如此,用漫画的方式探究人性,每个时代,都是有光明,也有黑暗。)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这部脱胎于《阿童木》的电影,也是探讨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那个希望变成真人的小机器人,那个没有什么特殊本事的小机器人也是如此打动人心,其实,我想如果有可能,阿童木也只是想要做一个平凡的小孩子,成为天马博士的儿子,而不是什么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而这样的故事也许在内心深处,才是手冢治虫最愿意表现的,但是那样的阿童木还会向这样受欢迎么?
    所有的成长都是寂寞的,英雄都是矛盾的,也都是悲剧性的,正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喜欢,阿童木就这样成为了时代的英雄,虽然孤独,却一直前行。
    怀旧是一种情结,但不应该成为潮流风尚,甚至成为一种是时尚文化,当漫天遍地的“阿童木”宣传攻势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看过这部漫画而走进电影院呢?
    不过我还是愿意在大屏幕看到他,不过我还是希望更多的新朋友喜欢他,而阿童木对于我,就像一个老朋友,其实他从未远离,只是藏在了内心的一个角落,见到他,我会轻轻的说一声,好久不见,阿童木。【中国城乡经营报】

     8 ) 原来,日本只是出了版权

    首先说,我是80后,但是很爱阿童木,对,我说的是原版的阿童木,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笔下的阿童木和那些来自日本的或黑白或彩色的动画里的阿童木,而不是这个打着阿童木旗号会飞的美国人理念里的某种有特别目的制造出来的机器小人。

    其实我本来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电影,虽然我很爱阿童木,我其实还在惊异为什么朋友的QQ签名上说静候阿童木上映,直到我回家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这张海报(我家那边那商场楼上是个电影院)。

    这里插一句,最先看到这个美国的阿童木形象不是这张海报,是在商场的特百惠专柜,出了一个阿童木系列水杯和小储物盒。当时很震惊,那个单纯的孩子已经被扭曲成这个形象了,所以,我放下了那个杯子直接回家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骂我,对啊,对一个电影还没看的人在这里说什么呢,但是,我要说的一直都不是电影的内容,而是那张海报,和日本的版权。

    看看这个孩子,那长的脸,那小而长的眼,那屁股里冒出的机关枪,这些都什么和什么,这个还是手冢先生的孩子么,他在意的孩子。

    而我刚才看有豆友的发帖才知道,原来,日本,只是出了版权...连原产国都无法碰触的那个圆而可爱的形象,你TM美国人凭啥来用你自己的意愿改变这个孩子的形象!!!看看你们的KFC吧,一直被骂的快餐却可以为自己的赠品做出多么可爱的小孩。

    很差,在于你们的行为,对于那个孩子,我会一直爱你。

     短评

    又是Monsters vs Aliens式的逗趣大杂烩。

    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儿童版身份的焦虑。让我想起哪吒。

    10分钟前
    • 卡卡
    • 还行

    裸上身易昏迷小正太好有爱!我很好奇为什么超人和阿童木都喜欢穿着内裤拯救世界呢?阿拉蕾一定是鸟山明向阿童木致敬的无厘头女版~海尔兄弟是国产twins致敬版。。

    12分钟前
    • 邵小毛
    • 推荐

    很经典的~~~

    15分钟前
    • Lucky小智
    • 力荐

    没有半分感动

    17分钟前
    • 皮革业
    • 较差

    没忍者神龟糟劲得厉害啊

    22分钟前
    • 子非鱼
    • 还行

    最后,阿童木找到了传说中的自我定位:强力发胶、铁臂无敌还有裸上身形象……

    2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调字幕的同时顺带看了一遍,眼睛哟

    29分钟前
    • Nobervem
    • 推荐

    搞不懂,这部片子还可以啊,票房为什么那么差,让一个几百人的公司为此就地解散?

    30分钟前
    • 乌云上的银边
    • 推荐

    美式英雄电影路线。我们不去谈原著和动画的故事以及设定上的落差感,动画的场面笑料桥段设计的其实都还好,我觉得比《怪兽大战外星人》都要好,唯有不足的就是画面层次感太差,没景深的动画,空间感差到不行,动作设计也差强人意,说到底还是导演的能力所限,无法胸有成竹该做到何种程度。

    3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给这片儿打分多不容易 打高分的源自童年回忆 打低分的也源自童年回忆.....

    36分钟前
    • 小儿勾
    • 还行

    作为一部动画片 真看不出有多出彩 原谅我是个对阿童木不感冒的人

    40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此类怀旧进入平淡期。。。

    43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混血式的幽默+可爱的小正太+感人的老套剧情+爱

    46分钟前
    • 瑞文Raven
    • 力荐

    "Look up in the sky! It's a bird! It's a plane! It's Astro Boy!"

    50分钟前
    • Leann
    • 还行

    中规中矩,看了有点失望

    52分钟前
    • 夜夜读毛选
    • 还行

    不要迷恋哥 哥只是个传说

    57分钟前
    • 大力麦
    • 还行

    135公分高,30公斤重,永远睁着大眼睛,永远是不老的纯洁少年。天马博士创造了他,紧接着又抛弃他。他很用功,学校里的优等生,还要用小小的身体承受拯救世界的重任。可是我被他打败了,阿童木。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一个人孤零零成长,却又永葆坚强和善良。秘诀是那个单臂向上,一飞冲天的姿势吗

    60分钟前
    • 充满Vc的柳丁
    • 推荐

    这小子超萌~我也想有这样的儿子

    1小时前
    • 敏感的小宇宙
    • 推荐

    依然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美国电影,柯娜这个角色很鸡肋,机器人三剑客有点脱线,显然没有马达加斯加里的企鹅有喜感。我在影院看电影时,边上一位零零后小朋友看的鸡冻极了,不时惊呼牛逼,作为一个八零后,我看这部电影已经没激情了,三星半。

    1小时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